有標準砝碼市場就得“斤斤計較"
“定給夠秤啊,不然回來找你。" “放心吧,你夠量。" 這種買賣雙方間的“斤斤計較",幾乎每天都在集貿市場發生,買家擔心買的東西不夠秤,賣家也怕自己的秤不準引起麻煩。為杜絕計量作弊行為,上海市免費為市民發放標準砝碼,上海不少社區菜市場(集貿市場)實行了計秤統配統管。 “在這里買了很多年菜了,秤特準,點也不差。" 5月16日,北京理工學興福興發菜市場,正在忙著買菜的李爺對記者說,學校里的市場和外面些市場比,秤更準、公平。李爺所言是否符合事實?菜市場有無短斤缺量現象?正在現場行計量器具監督檢查的質監人員當場給出了答案。 “先看計秤有無制檢定標志,上面是否蓋著北京市計量檢定章。"北京市海淀區計量科楊陽表示,消費者需要留意計秤上有無檢定標志,并留意其檢定有效期。 接下來,海淀區計量檢測所衡器室主任馬文華現場演示了計量檢定的基本過程:將不同克重的標準砝碼放在計秤的正中間,看顯示的重量值是否與標準砝碼的標準值致,對照結果致,即判定計秤。馬文華分別將500g和0.5kg的標準砝碼放到興福興發菜市場家商戶的計秤上,重量值與標準值*致,說明秤不會短斤缺量。 計量執法人員手中的砝碼標準值從何而來?“通過上級的技術機構傳遞下來的,量值可以溯源到家基準。"馬文華說,標準砝碼通過年次的制計量后,即可粘貼證。在計量監督檢查現場,除行常規例行檢查外,海淀區計量科科長王崇斌還帶領執法人員,積極向市場商戶宣傳有關計量的法律法規,并要求各市場開辦者依法行管理,對計秤開展周期檢查。 “年四季沒有個人因秤不準回來找,因為我們的秤是市場統配發的,稱得準。"興福興發菜市場商戶徐志懷的句話,說出了市場買菜不再短斤缺量的奧秘。 早在2008年,北京市聯合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工商局發布了《關于在本市社區菜市場(農貿市場)推誠信計量體系建設暨開展計秤統配統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集貿市場按照北京市地方標準DB11/T309《社區菜市場(農貿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要求,逐步實現計秤統配統管,探索建立集貿市場計量長效監督機制。 據上海市計量監督處副處長劉勇介紹,實行計秤統配統管是質檢部門“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的項重要內容,計秤標準砝碼由市場開辦者統購買、配置、交付商戶使用,在質監部門指導下,建立相應管理制度,向社會承諾誠信計量,改變了由商戶自帶秤具入市場經營的現行市場管理方式,從而杜絕利用計秤行計量作弊的行為,zui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利益。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北京市完成計秤統配統管的市場已達267家,統配電子計秤共計18163臺,配備核查砝碼270套。對標準化集貿市場實施統配統管后,有效遏制了缺斤短量計量違法行為。“以前像海鮮等水容量比較的商品,老百姓投訴比較多,從近兩年投訴舉報分析看,現在投訴很少了,全市每月zui多約有四五起有關電子計秤的投訴。"劉勇提醒消費者,購物時如果懷疑計量器具準確性,可到統配統管市場中的公平秤上行核稱,或者找市場開辦者反映問題,也可質檢12365投訴。 走3.7萬余家集貿市場,檢查在用衡器217萬余臺,受檢率從行動前的76.6%提高到行動后的95.8%,查處計量違法案件5900余起。這是2008年至2009年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的“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結出的累累碩果。剛剛過去的兩年,質檢總局又在全范圍內集中組織開展了“推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主題行動。截至2012年年底,全在集貿市場領域共引導并培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1.8萬家,初步建立起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基本框架的誠信計量體系。 記者5月17日從質檢總局計量司獲悉,2013年,質檢總局將組織開展“計量惠民生、誠信促和諧"雙十工程行動,標準砝碼繼續在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力開展民生計量工作,引導并培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使人民群眾從中得益受惠,提高民生工作實際效果,提升社會誠信水平。 |